聯系我們
廣州津藝康醫療器材有限公司
地址: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興業大道三號之二星河創意園203房
電話:020-39266887
傳真:020-39266687
一、低溫熱塑板材性能 聚乙烯和聚丙烯是廣泛使用的熱塑材料。材料的不同密度使它們的強度有低、中、高之分。在室溫10~30℃干燥環境中,分子處于穩定狀態,當溫度達60~80℃范圍時,分子被激活使之軟化。軟化后的板材可以直接在肢體上塑形。為滿足治療和制作的需要,供應商在材料中增加一些輔助原料和添加劑,使不同類型的低溫板材具備特有的性能供臨床選擇,因此,了解各類塑料板材的性能并掌握其操作技術十分必要。
一.塑形性:指加熱軟化后的板材與肢體輪廓容易吻合的程度。塑形性越好越容易制作的與肢體吻合,較適合于面部塑形和形狀較復雜部位的塑形。反之,適合制作大而性狀簡單部位的矯形器。
二.記憶性:若將已塑形的板材重新放入熱水中、板材可恢復到塑形前的形態,可以再次在患肢上塑形,有利于矯形器修改或重復使用。
三.牽拉性:是指材料軟化后能夠被牽拉延長的特性,當需要在局部進行調整或修改時將材料延伸,而不會影響其它的塑形部位,一般來說,牽拉性越好的材料對牽拉的阻力越大。
四.抗指壓:指材料軟化后,是否容易留有手指的壓痕及壓痕深淺程度,這種不希望的特征也是區別材料質地的指標之一,當使用一種容易受壓的材料時,矯形師操作應格外小心,避免長時間的握捏或按壓。
五.粘附性:是指材料加熱后材料自身的粘貼或與皮膚粘貼的特性。通過材料自身粘貼的特點,可以不需要任何粘膠材料,直接將塑形的各部分連接在一起。
六.加熱時間:是材料放入熱水后使其充分軟化需要的時間,一般溫度在60~80℃時,加熱時間約3min~5min,如果加熱時間不夠,會發現材料表面已經軟化而內部沒有軟化,必然影響塑形的效果。
七.冷卻時間:是指材料從軟化到塑形直至硬化的時間。這個時間段是制作矯形器的主要階段。一般材料的冷卻時間是3min~5min,能保證熟練矯形師塑形的完成。
八.透明性:沒有色素的材料在加熱前呈白色,當加溫后能變成透明狀,這類材料稱之為透明材料,該材料在塑形時能直接觀察到骨性突起和皮膚皺折及傷口部位,能夠避免矯形器對肢體局部造成的不良影響。
九.厚度與面積:厚度由0.8㎜到4.8㎜,不同的厚度決定了板材的強度。較薄的材料適用于小的關節和兒童使用。較厚的材料適合成人使用。一般情況下,采用1.6㎜和3.2㎜的材料。板材的標準面積是920X610 mm和610X460 mm規格。 十.網孔:板材分有孔或無孔兩類。有孔的材料孔眼數有多有少,孔眼的直徑有大有小,這類材料增加了透氣性,保持了皮膚的干燥和清潔。網孔指所占面積的百分比,企業標準為42% 36% 12% 5% 1% 00% 。網孔占材料30%的面積時能保持良好的透氣性。
十一.顏色:板材顏色有很多種。在治療中,患者十分希望穿戴矯形器后不大引起他人注意,所以,一般采用膚色和白色。但是,鮮明的顏色能吸引患兒,使其主動穿戴。認識功能障礙者有肢體忽略表現,采用紅色和蘭色材料制作矯形器,能增強病人對患肢的視覺關注,有利于患肢參與功能訓練。
二、臨床應用 矯形器的應用涉及到諸多疾病,如骨關節疾病、中樞性疾病、神經肌肉疾病、炎性疾病、燒傷、腫瘤等方面的處理。雖然這些疾病所采用的矯形器種類各異,然而,治療原則基本一致,即提供制動、調整排序及對肢體功能的輔助或限制。就矯形器而言,歸納起來有保護、固定、矯正、輔助和代償作用。有的矯形器只具有單一的治療作用,有的同時具備多種治療功效。 由于低溫熱塑板材的強度相對于高溫熱塑板材來說強度較低,因此主要用于上肢矯形器的制作和配置,部分低溫熱塑矯形器用于軀干和下肢的穩定或維持正常體位,除患兒肢體之外,不易用于肢體承重或受力過大的部位。
一.關節損傷
骨與關節損傷是康復治療中的常見疾病,主要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,如果處理不當或者未進行早期的防治,必然造成關節的結構性破壞和軟組織的攣縮,最終導致肢體殘疾。上肢骨折好發部位較多,其康復的治療原則是復位、固定、消除水腫和功能訓煉。在骨折復位后的早期,采用靜態性矯形器固定,可維持骨和關節的正常生理對線,促進水腫、炎癥吸收,減輕肢體疼痛。骨折固定時間一般較長,長期制動會引起肌肉廢用性萎縮、關節功能障礙和骨質密度降低。因此,在功能訓練期間,通過動態性矯形器輔助肌肉的訓練,以維持肌肉的正常體積、彈性和功能。
關節脫位會引起局部疼痛、腫脹及功能障礙,若關節脫位時間在3周之內,應立即進行手法復位,復位后即可采用矯形器固定,以保持關節的功能位,促進關節韌帶、肌腱等組織修復,消除腫脹,減緩疼痛。對陳舊性脫位和手法復位困難的患者,通常選擇手術切開復位,再行矯形器固定,同時需要進行肌肉的等長訓練,以維持肌肉的張力,促進其愈合。
二.肌肉、肌腱、韌帶損傷
這類疾病多為腦神經發育不良或者因外傷、疾病引起運動缺失。造成肢體的畸形。在疾病的急性期,為患者裝配上肢功能位矯形器以支撐,保護手部的抓握功能,控制手的姿勢,防治術后粘連,防止手部關節屈曲攣縮,促進功能活動。減輕手部疼痛。在疾病的恢復性,可裝配功能性腕伸展矯形器,輔助上肢的功能訓練。
三.神經疾病
周圍神經損傷直接導致外周感覺和運動神經功能的部分或完全喪失,造成肌力的減退甚至完全麻痹。由于臂叢神經特殊的解剖生理結構,其損傷的部位不同而涉及的范圍有很大的差異。另外,由于損傷程度不同導致手部乃至整個上肢的功能障礙程度也不一樣。在治療中可根據各類損傷的情況為患者裝配適當的矯形器,如全臂叢損傷,可采用上肢外展矯形器,保持上肢功能位,防止肩周圍軟組織攣縮。肌皮神經損傷,常有明顯的屈肘無力,可配制屈肘功能位的矯形器,保持屈肘位,以利于發揮手的功能。肘部以上橈神經損傷引起伸腕、伸拇、伸指肌的麻痹,配帶有鉸鏈的動態性腕手矯形器改善伸腕、伸指運動等。
四.骨關節病損
類風濕性關節炎為結締組織疾病,患者關節普遍有紅、腫、熱、痛,手指的小關節及腕關節可能出現畸形,配制矯形器的目的是:抑制炎性反應,緩解疼痛,延緩或減輕關節畸形。在制動期間,定期做關節的被動運動和功能活動訓練,防止關節僵硬,但訓練中要注意運動的頻度和強度。
手部腱鞘炎引起腱鞘局部增厚狹窄,如橈骨莖突部狹窄性腱鞘炎、指屈肌狹窄性腱鞘炎等。該類疾病起病緩慢,疼痛逐漸加重,手指伸屈活動障礙,在藥物治療同時,采用不同類別的腕手矯形器固定1~2周,能減少腕部和手指活動,緩解癥狀,并防止拇指屈曲、內收攣縮畸形。對久治不愈或頑固的“彈響指”,即使手術治療也應當使用手部矯形器,以促進傷口愈合,預防畸形。
手指的關節容易發生退行性病變。退變的關節軟骨會釋放致痛性物質引起手指的疼痛。同時,由于關節囊松弛,關節不能在正常范圍內最大限度的活動,采用矯形器可為它提供無疼痛而穩定的幫助,尤其對需要用力使用上肢的患者更適合。
五.畸形
利用矯形器三點力學作用原理,對各種先天性或因創傷、疾病造成的肢體畸形進行矯正或有效地控制,尤其是對那些可以預見的畸形的發生進行早期的防止更為重要。如燒傷后產生的疤痕會產生攣縮,影響肢體的活動范圍。早期的肢體正確的位置擺放十分重要,可使攣縮減輕到最低程度。例如:腋窩燒傷后,采用低溫塑化板與金屬支架構成的矯形器將肩關節保持在外展位,避免肩關節的外展功能障礙;手部燒傷后常常累及手背,采用靜止性腕手矯形器使手部保持在休息位,即腕關節背屈10°,掌指關節充分屈曲、指間關節伸展位,能克服掌指關節過伸及指間關節屈曲的畸形。
六.腫瘤
腫瘤手術治療之后以往多用刮除植骨加石膏外固定治療,石膏固定若時間較長,往往容易出現關節僵硬或關節活動范圍減小,利用矯形器使肢體或關節保持功能位,并進行肌力和關節運動訓練,可以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;腫瘤離關節面較近者,刮除植骨后應裝配帶有關節的矯形器防止塌陷骨折;利用矯形器的保護,可有效地預防病理性骨折;脊柱腫瘤可以利用矯形器的支撐作用,維持脊柱生理曲線,減輕脊柱或椎 體的負荷;利用用低溫熱塑板良好的塑型特點,用于放射線治療的照射定位。
七.輔助用具的制作和應用
輔助用具能代償上肢已喪失的功能,是為殘疾人和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幫助的實用性器具,有的能增加上肢活動范圍;有的便于單手操作;有的幫助握持物品;有的則是為了安全便利地從事學習和工作。低溫塑化板有易塑形、易修改的特點,能方便地制成各種日常生活輔助用具。常用輔助用具包括:粗把勺、雙把杯、持筆器、閱讀架、鞋拔、穿襪器等。